行業資訊
- 合肥“1+4+N”智慧養老模式全國推廣
- 發布者:北京思杰佳通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發布時間:2025/10/23 0:00:00
- 合肥市廬陽區創新的“1+4+N”智慧養老模式成功入選2025年全國老年友好型社會建設典型案例。這一模式通過一個智慧養老管理中樞,整合四方資源,鏈接N項服務,實現了從“政府主導”到“社會共治”的躍升,為全國城市社區養老提供了可復制的“合肥方案”。
一、模式解碼:“1+4+N”是什么?如何破解傳統養老難題?
在城市養老壓力日益加劇的今天,資源分散、信息割裂、服務與需求錯位是普遍痛點。廬陽區的模式之所以能獲得國家認可,在于它用一套系統性的解決方案,精準地擊中了這些痛點。
“1”——一個智慧大腦,實現“一網覆蓋”
這是整個模式的核心。該區建成的智慧養老管理中樞平臺,已匯聚10萬余名老年人信息、20家養老機構、60個老年食堂(助餐點)及700多名專業人才數據。它不僅是數據庫,更是決策支持系統,通過大數據分析,能主動發現需求、調配資源,真正做到了“養老服務精準化”。
“4”——四級監管體系,筑牢“安全與質量”防線
平臺將監管與服務延伸至居家、社區、機構、康養四大場景。政府部門可通過平臺對養老機構的消防安全、運營補貼、資金管理等進行實時監管,確保了養老服務的規范性與安全性,讓子女更放心。
“N”——N項服務落地,構建“一站式”養老生活圈
“N”代表了服務的無限可能。平臺高效連接各類社會資源,為長者提供包括助餐、助浴、助醫、日間照料等在內的多樣化、個性化服務。例如,在老字號劉鴻盛餐飲店,老人通過“刷臉”即可完成助餐結算,系統自動核銷政府補貼,實現了“數字技術友好”與“社會支持友好”的完美結合。
二、實踐亮點:從“概念”到“身邊”的貼心服務
該模式的優越性,體現在一個個具體的應用場景中,讓老年人看得見、摸得著、用得上。
家庭養老床位:把專業機構服務“搬回家”
針對高齡、失能、獨居老人,廬陽區精準推進“家庭養老床位”建設。通過為927戶家庭配置智能床墊、跌倒報警器、緊急呼叫按鈕等物聯網設備,將家庭環境改造得如同專業養老機構一般安全。一旦發生異常,報警信息會即刻傳至平臺和家屬手機,構建起堅實的居家安全防線。
嵌入式養老綜合體:打造“15分鐘養老生活圈”
基于老年人口分布數據,廬陽區科學布局了11個嵌入式養老服務綜合體。這些綜合體就像是社區里的“養老便利店”,整合了醫、康、養、樂、護等全方位資源,讓老年人在家門口就能享受到一站式的專業服務,有效貫通了居家、社區、機構三端,形成了“沒有圍墻的養老院”。
志愿養老服務:激活“人人可為”的鄰里溫度
通過“廬陽區志愿服務云平臺”,該模式成功激發了社會參與活力。平臺實現了志愿者注冊、活動報名、積分兌換的全流程線上管理,形成了“群眾點單、中心派單、隊伍接單”的高效閉環。全區年均服務老年人高達50余萬人次,用“數字賦能”的方式,重建了守望相助的鄰里關系,營造了濃厚的人文關懷氛圍。
三、模式啟示:廬陽樣本為城市養老帶來哪些思考?
廬陽區的成功實踐,其核心價值在于它提供了一套行之有效的方法論:
數據驅動是基礎:精準掌握需求是實現一切服務的前提。
政企協同是關鍵:政府引導、企業運營、社會參與,各司其職,才能形成可持續的良性循環。
技術為民是靈魂:科技不是冷冰冰的工具,其最終目的是為了提升老年人的生活品質和尊嚴。
結語
合肥廬陽區的“1+4+N”智慧養老模式,不僅是一個獲獎案例,更是一個充滿溫度的民生答卷。它證明,通過科技賦能與社會協同,我們完全有能力在熟悉的社區環境中,為長者構建一個安全、便捷、充滿關懷的老年友好型社會。對于全國正在探索社區養老路徑的城市而言,“廬陽經驗”無疑是一份極具參考價值的行動指南。
-